比特币诞生于 2009 年,最初区块奖励为 50 枚。根据算法,每产生 21 万个区块,区块奖励就会减半,预计每 4 年左右发生一次。第一次减半发生在 2012 年 11 月 28 日,区块奖励从 50 枚减至 25 枚;第二次减半在 2016 年 7 月 9 日,奖励降至 12.5 枚;第三次减半于 2020 年 5 月 11 日实施,奖励进一步减为 6.25 枚。
按照当前区块生成速度(约 10 分钟一个区块)推算,第四次减半预计在 2024 年 4 月左右,届时区块奖励将减至 3.125 枚。后续减半会持续进行,直至 2140 年左右,比特币总量达到 2100 万枚的上限,此后不再有新币产生,流通中的比特币全靠交易手续费维持网络运转。
从历史数据看,减半前后比特币价格常出现剧烈波动。第一次减半后一年,比特币价格从约 12 美元涨至 1163 美元;第二次减半后一年,价格从 650 美元左右飙升至近 2 万美元;第三次减半后,价格也在次年创下 6.9 万美元的高点。这种价格波动被部分市场参与者归因于 “供需关系变化”—— 奖励减半意味着新币供应增速下降,若需求不变,理论上可能推高价格。但需注意,这些波动更多是市场炒作的结果,比特币本身没有实际价值支撑。
产量减半机制虽被视为比特币的 “通缩特性”,但无法改变其虚拟货币的本质。我国监管部门多次强调,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不是法定货币,其交易炒作活动存在极大风险,包括价格操纵、平台倒闭、黑客攻击等。历史上,多次出现减半后价格短暂上涨随即暴跌的情况,无数投资者因此亏损。